很久以前,缅甸人无法将大块体的翡翠从土层中挖掘出来,常常用柴火把块体烧透,泼上冷水使之炸开,然后拾捡有绿色的碎块。双因切割费时费力,对挖出地面的大块体也常用此法进行破碎。缅甸是个农业国家,先进的挖掘机械甚少,而今的开采,除少数坑洞使用水压钻外,大部分仍是沿袭古老的人工挖掘。他们不作勘查,全凭经验和运气,能否挖掘到较好的品种,心里没有底,他们迷信翡翠有灵气,只要有好运,就能挖到好翡翠。尽管十分艰辛,人们还是年年如故。
缅甸矿区的开采时间,每年阴历九月至次年的四月。其余均是雨季,坑洞积水,气候炎热,生活和挖掘都十分困难。每到旱季,三五成群的玉工,自发地上山寻找老板,选中场口,用铁镐撬棍,像打井一样向地下深掘,若挖到石头,小件者送上地面分辨,大件者用水冲去泥土,细心判断是否翡翠,然后用尽大力抬上地面,若不好或不是翡翠,就避开其石,继续深挖。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“挖洞子”。
另一种方法叫做“开塘”,挖玉人不向纵深发展,而是横向浅挖开出一片信养鱼塘大小的坑口。边挖边寻找石头。这种方法常见在新场区使用。
第三种是“冲苗法”。挖玉人认为地面土层较薄,便利用抽水机引水冲淘,若发现有石头暴露,即刻挖出。这种方法在那莫场区常有人使用。
第四种是“打捞法”。挖玉人口衔通气胶管,眼罩防水镜,潜到江河水塘里去首席认砾石与翡翠,然后将其打捞上地面,分辨优劣和决定弃留。这种方法,沿伊洛瓦底江的场区场口而今仍在使用。
缅甸翡翠的场区和场口
缅甸翡翠出产于该国的东北部,这里与中国云南省邻近。矿区贯穿乌鲁江流域,夹持在高黎贡山与巴盖崩山之间,南北长70公里,东西宽20公里,面积为1400平方公里。选矿中心在隆肯。这里距密支那136公里,距离中国的腾冲360公里,距离泰国的清迈1200公里。采矿营地有三大处,老场区、后江场区、小场区。
矿区气候炎热,年平均降雨量为4000毫米上下,春复季是降雨最多的时候,不便工作,因而采矿和现场交易都在秋冬时节进行。每当中秋之后,各咱人马分头涌入营地,当中有挖玉人、玉石商、寻宝者和各种生意人,高潮时可达20多万,景象繁乱。自60年代以来,这种状况越演越烈,常久不衰。
缅甸翡翠的开采,至少已有两种多年的历史。曾经起起落落,而今仍是方兴未艾。随着翡翠的大量输出,场区在扩大,场口在增加。现在矿区的范围已扩大到东起和平,西至红木林,长约240公里;南起温朵,北至拉班,宽约170公里。三大场区的坑洞,大小已有100多个,共状如星落棋布,有知名度的不下70多个。
老场区 这个场区包括帕敢场区,大马坎场区、新场区,因地旦上连成一片,位于乌鲁江的上中下游,发现和开采时间最早,范围最大,场口最多,是缅甸翡翠的主要产地。 |
|